跨境冷鏈物流樞紐成型 自動化冷庫賦能國際貿易
隨著 RCEP 深化實施,我國跨境冷鏈貿易量年均增長 19.2%。2024 年上半年,上海洋山港冷鏈吞吐量達 128 萬噸,同比增長 27%,自動化冷庫成為樞紐中心設施。上港物流新建的洋山自動化冷庫高 32 米,擁有 5.2 萬個貨位,通過堆垛機與輸送線實現集裝箱貨物 “零落地” 分揀,單庫日處理量達 1.2 萬托盤,較傳統冷庫效率提升 3 倍。
跨境冷鏈面臨 “多國標準、長距離運輸” 挑戰,自動化冷庫通過標準化作業難題。青島港冷鏈樞紐的自動化冷庫配備多溫區調節系統,可同時存儲需要 - 18℃的肉類、2-8℃的乳制品及 15℃的水果,滿足不同國家的溫控要求。鄭州國際陸港的中歐班列冷鏈專列配套冷庫,采用 “蓄冷板 + 遠程監控” 技術,確保貨物在 15 天運輸周期內溫度波動≤1℃,已累計運輸波蘭蘋果、德國啤酒等貨物超 3.5 萬噸。
我國冷鏈企業正積極對標國際認證。順豐冷運獲得 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其在深圳的跨境冷庫可直接對接香港、東南亞市場的檢疫要求。京東物流在天津建設的跨境電商冷庫,通過美國 FDA 注冊與歐盟 CE 認證,成為美贊臣奶粉、新西蘭牛羊肉的亞太分撥中心。
上海潤爽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多個跨境冷鏈項目。其為上港物流設計的自動化冷庫,采用雙工位堆垛機與智能調度系統,貨物出入庫效率達每分鐘 12 托盤,同時配備海關監管智能鎖,實現 “邊理貨邊清關”。在中老鐵路冷鏈項目中,潤爽為老撾香蕉出口商建設的預冷加工中心,通過真空預冷與氣調保鮮技術,使香蕉保鮮期從 15 天延長至 35 天,滿足中國市場的檢疫要求。此外,潤爽為賽默飛世爾建設的生物制品跨境冷庫,嚴格遵循 WHO 冷鏈標準,保障疫苗等生物制品的跨國運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