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眾塑 pla 技術解鎖環保材料 “跨界” 潛力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6-28
廣東眾塑降解材料有限公司近日透露,其 pla 改性技術在農業與醫療領域取得雙重突破:研發的 PHA 基可降解地膜完成田間試驗,降解周期可隨作物生長精細調控;PGA 基醫用縫合線進入動物實驗階段,術后 4-6 周可體內降解。這標志著可降解材料從包裝領域向更專業場景延伸,徹底打破 “環保材料 = 低端” 的行業偏見。農田里的 “智能” 降解:地膜也能 “按需消失”傳統農用地膜殘留會導致土壤板結,而廣東眾塑的 PHA 基地膜通過改性技術,將耐候性提升 40%,既能在作物生長期內保持強度,又能在收獲后 3-6 個月內自然降解。“我們在膜中加入了生物信號因子,能根據土壤濕度和微生物活性調整降解速度。” 技術負責人介紹,該產品已在新疆棉田試點,每畝地減少地膜殘留量 82%,同時保溫效果比傳統地膜提升 15%。醫療領域的 “隱形” 創新:縫合線自己 “消失”更令人關注的是醫療突破:PGA 基縫合線通過分子鏈優化,拉伸強度達傳統尼龍線的 90%,且降解過程中無炎癥反應。動物實驗顯示,該縫合線在術后 2 周開始降解,4-6 周完全吸收,遠超同類產品 8-12 周的降解周期。“這解決了拆線痛苦,尤其適合兒科和美容手術。” 合作醫院外科主任評價道,相關產品已申請 3 項發明專利(官網 “研發動態” 可查)。成本與性能的 “雙平衡”:讓環保技術 “接地氣”“技術再好,不落地等于零。” 董事長顧偉軍強調,公司通過木粉填充、淀粉共混等工藝,將 pla 改性材料成本降低 27%,同時保持力學性能。以農業地膜為例,改性后的 PHA 材料每噸價格比傳統 PE 地膜只高 15%,但綜合算上回收成本,每畝地反而節省 30 元(官網 “成本計算器” 工具可測算)。目前,廣東眾塑已與中化農業、微創醫療等企業達成合作,計劃 2025 年建成年產 5000 噸的醫療級可降解材料生產線。正如官網所述:“當地膜能‘聽懂’作物生長,當縫合線能‘感知’傷口愈合,環保技術便有了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