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溫室環境智能監控系統節能實踐
在山東某蔬菜基地,部署了物聯網環境監控系統,通過256個溫濕度傳感器和光照探頭實時監控和調控溫室內的環境參數。這些傳感器能夠精確獲取溫濕度變化、光照強度等關鍵信息,確保溫室內的環境始終維持在更適宜植物生長的狀態。系統不僅對溫度、濕度、光照等基本環境因素進行精細調控,還能根據實際需求動態調整,以確保作物獲得更好的生長條件。
通過這種實時環境監控系統,該基地實現了明顯的節能效果。系統的優化運行使得每年能夠節省燃煤320噸,并有效減少CO?排放量,降低了溫室對環境的影響。此外,系統通過與水肥一體化設備的聯動,提高了灌溉效率,使得用水效率達到了92%。在番茄種植方面,產量提高了18%,為基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冬季,溫室內的溫度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才能確保作物的正常生長。為此,系統在夜間自動啟用保溫幕簾,明顯降低了冬季加溫的能耗。這一舉措使得溫室的加熱能耗減少了37%,極大地降低了運行成本。
類似的技術在荷蘭Westland地區的溫室也得到了應用。該地區的溫室環境監控系統同樣采用了AI算法,通過預測霜凍發生的時間,能夠提前4小時啟動加溫系統,從而有效避免了突發的能耗激增。這一措施每年節省了超過15萬歐元的天然氣費用,并明顯減少了作物的損毀率,將其從9%降低至2%。這些節能措施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作物的生長穩定性和產量。
從這些實踐中可以看出,農業溫室環境智能監控系統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優勢愈發突出。通過物聯網技術和智能控制系統的結合,溫室農業不僅能夠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還能在保障作物高產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系統為農業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助力綠色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