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鹽堿地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鹽堿地主要水溶性鹽或者堿性物質的含量過多,土壤腐殖質遭到淋失,土壤濕時黏,干時硬,透水差,已經不適合農作物的種植,所以必須對鹽堿地進行土壤改良。
一、鹽堿地形成的原因
首先跟地質、地貌、氣候和水文有關,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由于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從而形成鹽堿地。其次,也跟不合理的灌溉有關,比如大水漫灌,或者低洼地塊只灌不排,導致地下水位上升,很容易形成鹽堿地。平時我們在耕種土地時,過量的使用化肥農藥,從而加重了土壤的鹽漬化,也是鹽堿地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改良鹽堿地的方法
1、灌水、排水、洗鹽
建立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統,不能只灌根不排水,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然后通過排水系統把溶解鹽分的水排走,這樣不斷的灌溉,不斷的排水,反復沖洗和排除土壤中的鹽分,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2、種植水稻
種植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方案,前提是水源要充足,便于水稻的灌溉。因為種植水稻后,稻田要經常保持水層,土壤含水量處于飽和狀態,通過長時間淹灌和經常排水換水,土壤中的鹽分就會不斷地被稀釋和排出。
3、增施有機質
有機肥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促進土壤疏松透氣,調節土壤的酸堿度。可以用碾碎或者腐熟的秸稈,結合深翻土地,來改良土壤的疏松透氣性。
4、深耕,加填客土
經常對土壤進行深耕,使土壤始終處在疏松的狀態,能加速鹽分的分解,防止返鹽,增強保墑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還可以采用客土回填的方法,客土就是換土。用優“質”的土壤覆蓋鹽堿土,起到抑鹽、淋鹽、壓堿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降低土壤中鹽分的含量。
5、合理種植抗鹽堿的作物
在鹽堿地上可以種植一些抗鹽堿的作物,比如大麥、谷類、向日葵等,這類作物抗鹽堿性強,經過不斷的反復種植,可以逐漸的稀釋土壤中的鹽堿含量,改善土壤的成分,逐步的調節土壤中的酸堿度,從而達到改良鹽堿地的目的。
以上就是鹽堿地的改良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