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以硅單晶為基本材料的P1N1P2N2四層三端器件,創制于1957年,由于它特性類似于真空閘流管,所以上通稱為硅晶體閘流管,簡稱晶閘管T。又由于晶閘管開始應用于可控整流方面所以又稱為硅可控整流元件,簡稱為可控硅SCR。
在性能上,可控硅不具有單向導電性,而且還具有比硅整流元件(俗稱“死硅”)更為可貴的可控性。它只有導通和關斷兩種狀態。
可控硅能以毫安級電流控制大功率的機電設備,浙江小功率可控硅模塊功能,如果超過此頻率,因元件開關損耗明顯增加,允許通過的平均電流相降低,此時,標稱電流應降級使用。
可控硅的優點很多,例如:以小功率控制大功率,功率放大倍數高達幾十萬倍;反應快,浙江小功率可控硅模塊功能,在微秒級內開通、關斷;無觸點運行,無火花、無噪音;效率高,成本低等等。
可控硅的弱點:靜態及動態的過載能力較差;容易受干擾而誤導通,浙江小功率可控硅模塊功能。
可控硅從外形上分類主要有:螺栓形、平板形和平底形。
實際上,可控硅模塊元件的結溫不容易直接測量,因此不能用它作為是否超溫的判據。通過控制模塊底板的溫度(即殼溫Tc)來控制結溫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由于PN結的結溫Tj和殼溫Tc存在著一定的溫度梯度,知道了殼溫也就知道了結溫,而相當高殼溫Tc是限定的,由產品數據表給出。借助溫控開關可以很容易地測量到與散熱器接觸處的模塊底板溫度(溫度傳感元件應置于模塊底板溫度相當高的位置)。從溫控天關測量到的殼溫可以判斷模塊的工作是否正常。若在線路中增加一個或兩個溫度控制電路,分別控制風機的開啟或主回路的通斷(停機),就可以有效地晶閘管模塊在額定結溫下正常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溫控開關測量到的溫度是模塊底板表面的溫度,易受環境、空氣對流的影響,與模塊和散熱器的接觸面上的溫度Tc,還有一定的差別(大約低幾度到十幾度),因此其實際控制溫度應低于規定的Tc值。用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經驗決定控制的溫度。
可控硅模塊與其它功率器件一樣,工作時由于自身功耗而發熱。如果不采取適當措施將這種熱量散發出去,就會引起模塊管芯PN結溫度急劇上升。致使器件特性惡化,直至完全損壞。晶閘管的功耗主要由導通損耗、開關損耗、門損耗三部分組成。在工頻或400Hz以下頻率的應用中相當主要的是導通損耗。為了確保器件長期可靠地工作,設計時散熱器及其冷卻方式的選擇與電力半導體模塊的電流電壓的額定值選擇同等重要,千萬不可大意!散熱器的常用散熱方式有:自然風冷、強迫風冷、熱管冷卻、水冷、油冷等。考慮散熱問題的總原則是:控制模塊中管芯的結溫Tj不超過產品數據表給定的額定結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