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史上,扇子擁有極為特殊的地位。凈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此物冬藏夏出,時令明顯,謂之“氣”,有架支撐謂之“骨”,扇骨由竹制成,謂之“節”,扇子搖動,有風拂面,謂之“風”。
扇子在中國歷史悠久,最早關于扇的文字記載表明,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殷商時期。扇子起源于中國,我國還被譽為“制扇王國”。“扇子有風,拿在手中,有人來借,等到立冬。”這是民間傳誦的一首歌謠。而關于扇子,歷代名家也都曾經借物抒懷,映射出個人的機遇和歷史的風貌。周瑜的絕世風度,被蘇東坡形容為“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杜牧的詩句“輕羅小扇撲流螢”,把女子們的俏皮和歡愉描寫得出神入化;桃葉的《團扇歌》中,“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耽暑,相憶莫相忘”是對王獻之的一片深情……到了現代,郭沫若也曾賦詩一首,“清涼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奪天工。飛遍寰宇,壓倒西風。”
不銹鋼扇子雕塑以扇子造型為素材進行創作,可以用來實現各種宣傳效果,比如扇子雕塑最常見的估計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欄了,以扇子造型為主的這種宣傳欄有很多。
面議
面議
面議
面議
面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