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景觀的建設現在很受重視,其中,雕塑的設計與安裝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校園里面放置的雕塑由于特殊的環境,所以一般校園雕塑都有著鮮明的特征,比如勵志、文化、勸學等等特質。
校園景觀雕塑根據不同級別,使用的雕塑也有所不同,比如小學校園里面就比較適合放置一些簡單明了,具象的勸學雕塑,如兒童讀書雕塑,直接明了地讓學生明白,他們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使用抽象的雕塑,他們也理解不了其寓意。而高年級的學習,比如高中、大學校園,則可以安裝抽象的不銹鋼雕塑,他們的理解水平已經足以理解抽象雕塑的含義。
校園讀書雕塑與所有的校園物質景觀一樣,積淀著歷史、傳統、文化和社會的價值,蘊含有巨大的潛在教育意義。校園雕塑通過被解讀,不僅使學生掌握一定群體的環境知覺,同時從雕塑作品中領會特定文化的設計思想、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校園雕塑的選擇要符合校園的文化氛圍。在校園里我們常見的雕塑就是一些學者,比如馬克思、恩格斯等,還有一些精神榜樣,如雷鋒、焦裕祿等,這些雕塑的選擇就符合一個校園的文化氛圍。
校園雕塑的隱性教育功效體現在多方面,首先體現為對學生價值判斷的影響,這其中名人頭像傳統的倫理道德和時代的主導思想又表現得十分突出。校園雕塑作為一種精神載體,它具有文字屬性,同樣體現“文以載道”的精神。每一座校園雕塑均蘊含有一定的道德追求,能對學生產生巨大的道德潛化作用,激發學生對道德原則、道德規范在情緒上的認同,產生共鳴,同時對道德理想、道德建構產生向往之情。在這樣的環境中,在這樣的文化影響下,會自然而然地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